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電影]--女朋友。男朋友_我們都不一樣了_20150923

(註:本篇不特別介紹劇情內容,但文中可能提及劇情片段,不喜慎入)



女朋友。男朋友
GF。BF
出品:臺灣
導演:楊雅喆


「你先睡,睡一覺起來,台灣就不一樣了」-- 王心仁

在 2015 年的今天初次觀賞《女朋友。男朋友》,這一幕不免讓我有種特別的感觸;2014 年的 3 月 23 日,這座島嶼上有不少人想必都跟我一樣徹夜無眠吧?在那之後已過了一年半載,台灣是否就此不一樣了呢?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每個人心中都有所不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 1990 年的王心仁、林美寶、陳忠良,還是 2014 年的青年學子,都同樣在追尋一個心目中更理想的國度。

電影中王心仁說完這段話就回到了自由廣場;諷刺的是,接下來美寶就目睹心仁與富家千金調情,忠良則跟蹤便衣、最後被痛打一頓。雖然說的是「台灣就不一樣了」,但實際上真正改變的,卻是角色本身 -- 三個年輕人的生命歷程鑲嵌在時代的脈動當中,這一晚宛若他們的成年禮;而在激情、熱血的衝撞之後,他們卻歷經挫敗、看清了現實。於是這一晚的經歷,更接著形塑了他們往後的人生。

時代塑造人,人繼而創造時代;但是這中間幽微的轉折,卻往往只有自己清楚。導演多處的留白或許讓觀眾較難讀懂運動對角色所產生的衝擊,但回想起 2014 年 3 月 23 日的那個夜晚,就覺得這似乎無可厚非:當時曾坐在我身旁勾著我的手的人,不見得個個都走上了運動的道路,然而那一夜所造成的影響無疑非常深遠,只是以何種形式呈現卻各有不同。

回頭來看《女朋友。男朋友》,過去的反叛如何塑造主要角色今天的人生,其中連結確實是鬆散了一些,但我卻不因此認為野百合運動在這部電影中只是無關緊要的時代背景。因為,確實有什麼東西留下來了,也因此才有了 2012 年雙胞胎女孩的小小革命;對自由的渴望已化作種子,在陳忠良所組織的家庭中萌芽。「思想」就像是一顆火種 -- 我們不可能期待它燒盡整片原野,但即使只是悶燒著的火勢,也仍有機會感染、蔓延。

最後,說到「家庭」。這部電影探索著各種家的可能,而王心仁、林美寶、陳忠良,都極力尋求著「家」與「自由」間的平衡,也在拉扯的過程中遍體鱗傷 -- 但是,結局無疑帶來了一道曙光,不僅讓我們看見另一種「家」的樣貌,更提醒我們在傷痛過後或許仍有幸福存在。不過,電影最後在羅大佑〈〉的歌聲中帶回三人年輕時騎機車的畫面,讓我突然意識到這其中不僅有創作者對「家」的渴望,同時也展現了一種鄉愁。

說到鄉愁,不免想到林美寶和王心仁在機場正準備私奔出國的這場戲 -- 「離開這裡,我們就自由了」,王心仁是這麼說的。但是心仁始終放不下對「家」的依戀,即使那個家對他而言並非是最美滿的;而當美寶終於領悟這點,她哭著任由那張通往自由的門票被手扶梯緩緩帶走。在此,我不禁想到那張機票所代表的自由,不僅僅是離開個人所建立的家庭,更是離開台灣、離開我們稱之為「家」的這片土地。

這是否是創作者再次做出的隱喻?我知道這樣的關聯性或許有些跳躍,但如果導演確實有此意圖,我們便能或多或少從結局得到安慰 -- 亦即,我們擁有突破現狀的另類可能,無論是在個人層面、或是在社會層面。



個人評分:6 (達到水準)

註:本篇文章所使用之圖片及引述之文字及影片分屬原著作人所有,絕無侵權意圖。



筆者粉絲頁:
來這裡幫我點個讚。

同步發表於幕迷影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