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漫談]--超級英雄打哪來?


自從諾蘭 (註 1) 於 2005 年拍攝黑暗騎士三部曲 (註 2)、漫威 MCU (註 3) 自 2008 年起陸續推出鋼鐵人、美國隊長等系列作品後,一股美漫超級英雄旋風開始掀起。包含現正熱映中的《蟻人》,MCU 截至目前為止已有 12 部電影上映,而其最大競爭對手 DC 也即將在近期推出自殺突擊隊、神力女超人、正義聯盟等系列電影。

這股熱潮掀起至今,臺灣也累積了不少影迷;蝙蝠俠、超人、鋼鐵人、浩克...都已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不過身為電影愛好者的你,是否想過這些英雄是在甚麼情況下誕生的?他們又是歷經何種波折,才得以在大螢幕上大放異彩?本文將帶你簡短回顧美漫超級英雄的歷史。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_不走回頭路_20150719

(註:本篇不特別介紹劇情內容,但文中可能提及劇情片段,不喜慎入)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The Motorcycle Diaries
出品:美國、德國、英國、阿根廷
導演:華特薩勒斯 (Walter Salles)


知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 (註 1) 認為《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避開切‧格瓦拉成年後的功過、僅單純地描繪革命家少年時的狂放旅程,是一種不負責任的便宜行事。

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電影]--暗殺教室_要坦率地殺掉我呦_20150725

(註:本篇不特別介紹劇情內容,但文中可能提及劇情片段,不喜慎入)



暗殺教室
Assassination Classroom

出品:日本
導演:羽住英一郎


做為一個漫畫粉絲,通常我看改編作會注意幾個要點:角色還原度、原作概念還原度、原作氛圍還原度,及電影流暢度。從這幾個角度切入,《暗殺教室》有其令人驚豔之處,卻也有較為不足的地方;綜合起來,我會給它一個「普通」的評價。

2015年7月18日 星期六

[電影]--人型海象_平凡的邪惡最可怕_20150718

(註:本篇不特別介紹劇情內容,但文中可能提及劇情片段,不喜慎入)



人型海象
Tusk
出品:美國
導演:凱文史密斯 (Kevin Smith)


看過史丹利·庫柏力克 (註 1) 的《鬼店》(註 2) 後,該片便成為我心目中恐怖片的代表作,自此一直在尋找驚悚程度凌駕其上的作品。這次偶然看到《人型海象》的預告片,心中某個變態 (?) 的開關似乎被開啟,因此老早就在期待這部電影。

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電影]--蟻人_平凡男人的救贖之路_20150716

(註:本篇不特別介紹劇情內容,但文中可能提及劇情片段,不喜慎入)



蟻人
Ant Man

出品:美國
導演:派頓瑞德 (Peyton Reed)


在歷經漫威 (註 1) 帶來的各種大規模毀滅後,終於有個不具爆發性力量 (如浩克)、沒有超人般的身體素質 (如美國隊長)、也並非億萬富翁 (如鋼鐵人) 的「超級英雄」出現,在一股幾近定型化的熱潮中嶄露頭角;這樣的設定確實讓人耳目一新。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推出《蟻人》,想必是漫威也意識到觀眾已對所謂的「超級英雄公式」逐漸疲乏 -- 飛天遁地、無所不能的神通廣大;捨我其誰、屢屢出征的英雄們;能力超強、卻總被描繪成近乎瘋狂的反派。這些都像少年漫畫般讓人熱血沸騰,但次數多了卻不免感到麻痺;因為無論是近乎神格化的英雄、還是邪惡到不再具一滴善念的反派,觀眾都越來越難在其身上找到連結。

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電影]--台北電影節_安樂派對_你想用甚麼方式說再見?_20150712

(註:本篇不特別介紹劇情內容,但文中可能提及劇情片段,不喜慎入)



安樂派對
The Farewell Party
出品:以色列
導演:黛兒葛蘭妮 (Tal Granit)、夏朗梅蒙 (Sharon Maymon)


這次台北電影節,我最喜歡的就是這部《安樂派對》。顧名思義,電影討論的議題非常嚴肅,不過整部片卻不乏輕鬆、幽默,讓觀眾看得是笑中帶淚。「安樂死」一直以來都是爭議性話題,原因很簡單:死亡具有絕對的不可逆性,因此對其是否可以作為一種純粹出於意志的選擇,人們往往難在道德上達成簡單定論。這正是電影中的角色們所面臨的難題 -- 儘管他們都已做出選擇,卻還是不免面臨情感上的劇烈掙扎。

2015年7月11日 星期六

[電影]--台北電影節_無人知曉的測試_沉默的草原風光_20150709

(註:本篇不特別介紹劇情內容,但文中可能提及劇情片段,不喜慎入)



無人知曉的測試
Test

出品:俄羅斯
導演:亞歷山大寇特 (Alexander Kott)


大草原風光在大螢幕上無疑是少見的,因此即便從官網上的簡介便可看出本片節奏大概不會太快,我依然挑了這部電影。結果跟我想像得差不多 -- 節奏不快,導演花了不少時間處理細膩的鏡頭語言,且全片從頭到尾無一句台詞,也使步調更顯緩慢。

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電影]--台北電影節_布魯克林異人館_真實世界的虛構角色_20150703

(註:本篇不特別介紹劇情內容,但文中可能提及劇情片段,不喜慎入)



布魯克林異人館
Bizarre

出品:法國
導演:艾提安弗雷 (Etienne Faure)


國外影評人將《布魯克林異人館》形容為「介於缺乏脈絡的紀錄片,和沒有劇情的劇情片之間」(註 1),是評論得十分中肯。導演艾提安弗雷自己便在訪談 (註 2) 中提到,本片最初的發想源自一間實際存在於布魯克林的酒吧,而他雖曾想過以紀錄片的形式呈現該處特有的地下社會風貌,後來卻改變主意拍攝成劇情長片;即便如此,酒吧中的「演出」仍是原汁原味的實地取材。

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

[電影]--台北電影節_吾愛吾詩_以聖戰之名_20150703

(註:本篇不特別介紹劇情內容,但文中可能提及劇情片段,不喜慎入)



吾愛吾詩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

出品:以色列、法國
導演:那達夫拉匹 (Nadav Lapid)


以色列籍的導演那達夫拉匹,在映後座談中將本片描述為「對抗世界的一人聖戰 (註 1)」。想到聖戰,通常首先想到的就是主人翁為了一個崇高的理想而展開遠征;但在《吾愛吾詩》中 (如中文片名不知是有意還無意所透露出的),遠征是有了,主角的目的是否足夠崇高卻十分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