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知曉的測試
Test
出品:俄羅斯
導演:亞歷山大寇特 (Alexander Kott)
大草原風光在大螢幕上無疑是少見的,因此即便從官網上的簡介便可看出本片節奏大概不會太快,我依然挑了這部電影。結果跟我想像得差不多 -- 節奏不快,導演花了不少時間處理細膩的鏡頭語言,且全片從頭到尾無一句台詞,也使步調更顯緩慢。
不過,這並不是說《無人知曉的測試》很沉悶;導演選擇呈現的草原風光有其趣味,觀看過程鮮少覺得冗長 -- 父親將羊隻當作枕頭、平靜地在貨車上午睡;女兒幫父親準備的「便當」,是兩塊偌大的麵餅中間夾著羊腿;女兒就地取材,用落葉、羊毛等素材剪貼成簡單畫作...每一個鏡頭、每一樣物件,都忠實呈現了草原上的生活樣態。不僅如此,本片的鏡頭語言也頗令人玩味 -- 電影開頭連續數個強迫置中的遠景鏡頭,讓人不免聯想到魏斯安德森 (註 1);而數個利用剪影、落日與人物設計出的有趣畫面,更讓人看出導演在這部分的用心。
然而,若撇除優美的影像和多數觀眾所不熟悉的草原生活,我認為這部電影是有些單薄的,理由不外乎它完全捨棄了語言 -- 片中角色絕非聾啞,導演卻執意讓其不發一語。雖然導演說相較於言不及義的交談,他寧可觀眾在角色細膩的互動中看見其深刻情感,但語言畢竟是人類的重要工具;明明能說話的人們卻堅持在所有情況下以肢體和表情溝通,這實在無法讓我信服。這樣的表達方式不僅無法彰顯角色間的聯繫,反會讓人懷疑是否空曠環境使人心與人心之間形成巨大斷層,導致直接溝通不再可能。我能同意誠摯的互動不需太多言語辯證,但若選擇完全沉默,反而讓人覺得說得太多。
說得太多 -- 這也是我對最後一個畫面的評價。電影若停在爆炸後的殘骸、父親那被淺淺埋葬的軀體又重見天日、兩個熱戀中的年輕人消失無蹤 -- 導演要傳達的意念已經足夠明顯,實在沒有必要在最後又剪入一段太陽甫才升起卻又馬上落下的畫面。即使想要在爆炸過後最後一次呈現草原風光,那麼僅是日落的畫面也已十分足夠;相反的,玩弄特效、逆轉自然常規,只讓人覺得是刻意造作。
導演應該多相信觀眾一點 -- 冗長卻真實的日常生活,對比突如其來的死亡、和爆炸後瞬間化為廢土的大地,儘管沒有任何解釋,帶來的震撼都已萬分強烈,所能觸動的情感也較任何理性分析來得深層。同樣的,簡短卻精煉的語言亦不會減損人物間互動的真誠 -- 如果他們的互動是真的真誠。若能撇除這些問題,《無人知曉的測試》不僅畫面如詩,背後更探討了值得關注的議題,確實是值得一看的電影。
個人評分:5 (普通)
註:本篇文章所使用之圖片及引述之文字及影片分屬原著作人所有,絕無侵權意圖。
註 1:維基百科 - 魏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
筆者粉絲頁:
來這裡幫我點個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