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

[電影]--失控獵殺:第 44 個孩子_天堂之中多少假象_20150619

(註:本篇不特別介紹劇情內容,但文中可能提及劇情片段,不喜慎入)



失控獵殺:第 44 個孩子
Child 44
出品:美國
導演:丹尼爾艾斯皮諾沙 (Daniel Espinosa)


與其說《失》片是緝凶推理的懸疑作品,
倒不如說是蘇聯軍官「里歐」的個人奮鬥史。

相較之下,原著小說以偵辦懸案作為中心主軸,
其他不論是時代背景或里歐的個人掙扎,
均是作為支線來加深故事厚度。

電影礙於篇幅,
當然不可能把 400 頁的小說塞進短短兩小時內,
劇情如何取捨便至關重要。



可惜的是,無論是《失》片的編劇或導演,
在取捨上都拿捏得不夠精確,
導致整部作品顯得失焦。

電影並未分出足夠篇幅描繪緝凶、推理過程,
反而花費大把時間為里歐建構背景;
立意雖是為了讓角色更加立體,
結果卻本末倒置,使主線劇情趨於鬆散。

以導演的敘事手法,若要好好說完這個故事,
或許拍成影集較為恰當 --

考慮到亮眼卡司及企圖龐大的原著小說,
選擇在 138 分鐘內草草了事,
無疑是浪費了深具啟發性的題材及才能出眾的演員。



話雖如此,
我們多少還是能「推測」出《失》劇原應是個精彩的故事。

「天堂之中不會有謀殺」

是那個時代蘇聯體制下人人信奉的教條;
即便有所懷疑,也不能大聲宣揚。
因為秘密警察的存在,隨時隨地都可能遇上思想檢查,
想法不合教條者,便一律以「叛國」之名問罪。

從里歐與一位「叛國者」的對質中,
不難看出當時風聲鶴唳的氛圍:

「如果你是無辜的,為何要逃?」
「我逃,是因為有人追我。」
「這沒有道理。」
「我同意,但這是事實。一旦你被跟蹤,你一定會被捕。
一旦你被捕了,你鐵定有罪。」



更可怕的是,沒有人能避免這種思想檢查、忠誠測試;
而里歐恐怕萬萬沒想過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

當長官拿著妻子的照片,
要里歐調查瑞莎是不是間諜,
里歐終於能體會那位「叛國者」所言原來是事實。

「一旦你被跟蹤,你一定會被捕。一旦你被捕了,你鐵定有罪。」



電影對於里歐這一段心路歷程的描繪其實做得不差,
一方面要歸功於演員的功力深厚。

從一開始的半信半疑、前往父母家中尋求建議,
得知瑞莎懷孕時澎湃又壓抑的情緒,
最後在遭翻箱倒櫃的家中與瑞莎對質,
那一幕湯姆哈迪演來令人痛心 --

「你是間諜嗎?」
「我不是。」
「那,你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吧?」

里歐當時的表情,揉合著一種絕望和一股堅決,
你可以清楚看到他內心正在激烈拉扯,
那撕裂般的痛楚鮮明地寫在臉上。



而「接下來發生的事」,就是里歐與瑞莎在夜裡被補;
當里歐最好的朋友闖入他的臥室,
映入眼簾的,是過去那位「英雄」蜷曲在床上緊摟妻子。

「我很高興來的是你」這句對兄弟說的話,
清楚透露在故作堅強的外表之下,
里歐其實和妻子一樣惶恐。

兩人被押往刑場的那一幕,
我的情緒完全被牽著走 --

即使在遙遠的某處理智對我低語,
告訴我電影還沒結束、主角沒道理會死,
但演員散發出的恐懼實在太真實、太強烈,
以致我真的為他們的性命擔憂。



正因里歐護妻的信念如此堅定,
甚至在能否保命都無法確定的狀況下,
還表現出一股近乎逞強的決心,
瑞莎坦承其實並未懷孕才會那麼的令人心碎。

對里歐,他與瑞莎是一見鍾情;
但他卻從未想過,原來妻子嫁給他是出於恐懼。
那一幕也埋下里歐最後問妻子「我是怪物嗎?」的伏筆,
因為他差點要對妻子動粗 --

此處電影改編為里歐以裸拳重捶瑞莎身旁的牆壁兩下,
但以此做為自我懷疑的理由其實稍嫌不足。



小說描寫的里歐,
是一位竭力克制暴力傾向、
永遠對自己行為的正當性反覆進行辯證的人物。

電影在這方面的欠缺刻畫,
導致主角與凶手對峙、兇手說出「我們其實沒那麼不同」,
以及最後在領養小女孩前,里歐問的那句「我是怪物嗎?」,
都不免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好在電影所遺漏的許多細節,都已被演員內化成角色心境,
因此我們能在演員身上看見的掙扎,
其實遠超過劇情本身允許 (註 1)

當然,如有相應的劇情輔助絕對更好,
不過不得不說,《失》片的表演讓我看得相當過癮。



個人評分:5 (普通)

註:本篇文章所使用之圖片及引述之文字及影片分屬原著作人所有,絕無侵權意圖。



註 1:舉例而言,雖然電影並未對里歐的暴力傾向多做描繪,仍多少能從湯姆哈迪的演出中嗅出危險氣息

筆者粉絲頁:
來這裡幫我點個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