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鼓手
Whiplash
出品:美國
導演:達米恩查澤雷 (Damien Chazelle)
為了追求卓越,你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
非常喜歡電影最後一幕的獨奏中,
導演特寫鼓鈸的鏡頭;
鼓鈸隨著敲擊微微地振動,
接著演奏越來越激烈,
上面累積了一滴滴的汗珠,
細小的水滴隨著鼓棒的每一次落下彈跳到空氣中,
再落下時聚集成大顆的水珠,然後隨著鼓鈸的傾斜滑落。
而這一幕的聲音處理,
竟是讓敲擊鼓鈸的聲響淡出,
取而代之的是一段無聲的空白,
搭配安德魯劇烈打鼓的猙獰表情,
詮釋出他當時演奏的忘我狀態。
事實上,有樂器演奏經驗的人,
應該多多少少都對忘我狀態有點認識。
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 (註 1) 提出「神馳」(註 2) 理論,
認為擁有卓越技巧的人在面對高度挑戰的當下,
極有可能輕而易舉地達到完全專注狀態,
將所有的專注力都聚焦於正在執行的活動,
並因此展現更完美的表現。
而這種「神馳」狀態是非常令人滿足的,
因為在活動的當下,
自我將不受任何其他干擾,
只一心一意專注在所執行的活動。
以安德魯的例子來說,
他在那個瞬間與鼓合而為一;
不僅能全神貫注地演出,
更因此達到超越自我的表現。
這想必對安德魯而言是至高的幸福,
因為他一直以來追求的正是卓越;
隨著劇情的發展,
我們都看到他為了追求卓越做了哪些事 -
無情地與女友分手、練鼓練到滿手鮮血,
甚至在出了車禍後拖著受傷的身體仍堅持要上台。
他對卓越的執著在最後的演出中得到了釋放;
整首樂曲的演奏過程中,導演使用了豐富的鏡頭語言,
即便是長達五分鐘的獨奏也絲毫不會太長,
反而看得相當過癮 --
師生的對峙、切合樂曲節奏而在兩人間切換的鏡頭、
晃動的鼓組、流血的手指、跳動的汗水,
一直到佛萊契開始享受、進而指揮,
甚至是父親在演奏廳門外看見兒子發狂似的完美演出,
表情從心疼轉為驚異,
在在都說明了才 30 歲的導演達米恩優越的敘事能力。
而,誘發這令人心驚動魄的表現的不是別人,
正是方法頗受爭議的嚴師佛萊契。
事實上,稱呼佛萊契為「嚴師」想必都太恭維他了,
以那種不人道的方式激發出學生的潛能,
事實上是沒有多少人能夠承受的,
也無怪乎佛萊契會被解職。
然而他的觀點似乎也不盡然是錯的;
想要追求超然的卓越,
勢必需要有超然的決心。
安德魯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
只是卻苦了那些因缺乏如此強烈動力或承受能力而走上絕路的學生。
如果換個方式,
是否也能激發出鶴立雞群的表現?
在缺乏對照組的狀況下,
結果會如何確實很難說;
只是無論在表演藝術或者音樂界,
這種鐵血教育的確時有耳聞。
結果通常是好的 -- 對於原本就心靈健康且動機夠強的學生來說。
而這句話背後所隱含的現實,
或許正是導演意圖傳達的殘酷真相。
個人評分:7 (推薦)
註:本篇文章所使用之圖片及引述之文字及影片分屬原著作人所有,絕無侵權意圖。
註 2:維基百科 - 神馳 Flow
其他延伸閱讀:
筆者粉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