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7日 星期六

[電影]--我想念我自己_失去多少,你還是你?_20150207

(註:本篇不特別介紹劇情內容,但文中可能提及劇情片段,不喜慎入)



我想念我自己
Still Alice
出品:美國
導演:理查葛拉薩 (Richard Glatzer)、瓦希魏斯特摩蘭 (Wash Westmoreland)


人生最大的災難或許不是苦難本身,
而是無法選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是怎麼樣的苦難。

如同摩爾飾演的愛麗絲忿忿不平地碎嘴道:
「我寧可自己得的是癌症」
不希望疾病或意外奪走自己最珍視的資產是人之常情。

如同我們能想像一位體育員如果被診斷出漸凍人症會是多大的折磨,
一位將畢生心血付諸於研究與教學上的語言學教授,
竟在仍值人生精華時期的五十歲遭診斷出早發性阿茲海默症,
同樣加深了疾病的悲劇性。



從愛麗斯所撰寫的暢銷書書名《從神經元到名詞》,
就能看出她不僅深刻了解「溝通」的魅力,
甚至也是腦科學的專家。

但是愛麗絲卻萬萬沒想到,
上天對她最引以為傲的大腦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在她的大腦中堆積 β 類澱粉蛋白質,
使得她不僅漸漸喪失語言能力,
到最後恐怕連自己是誰都記不起來。

整部影片最動人之處莫過於當愛麗絲用她那所剩不多的心智功能,
在一次研討會上發表自己身為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所見所得。
當我們看見一位過去談笑風生、自信滿滿的學者,
用顫抖的手握著一隻螢光筆標示她念過的字句以免重複朗誦,
沒有人會懷疑她內心有多痛苦。



然而她卻說:
「請不要認為我在受苦;我並非在受苦,而是在掙扎」
這正是我會喜歡《我想念我自己》的原因之一。

無論是愛麗絲自己或者她的家人,
在面對自我逐漸喪失的過程難免會有悲痛,
但卻能看到他們如何努力掙扎著抓住自己原有的信念;
例如愛麗絲不斷利用智慧型手機試圖維繫記憶、
或者小女兒利蒂雅對媽媽的態度從叛逆轉為理解,
甚至到最後一肩扛起照護母親的責任。

正是透過這種掙扎與調適,
我們看見了一絲面對苦難的可能性 -- 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努力、用力地活著,
即使將失去再多,
至少在努力活下去的此刻,
那種強烈的生命力說明了我們生命的價值。



而當愛麗絲偶然點開自己在心智仍清楚時錄下的影像,
決定遵循自己過去的意念自殺,
卻在即將吞下藥丸前受到干擾而作罷 (或許過沒多久就忘了),
我們雖不免感到頹喪 -- 當一切都失去,甚至連自己的意念也無法履行 --

卻仍在電影的最後一幕中找到一點安慰:
小女兒利蒂雅朗誦一個關於「失去」的劇本,
給已經幾乎無法與外界溝通的母親聽,
她不斷催問母親是否聽懂她所朗誦的內容,
而愛麗絲支支吾吾地說道「愛」--
此刻我們能相信,或許她仍然是愛麗絲,Still Alice。



個人評分:6 (達到水準)

註:本篇文章所使用之圖片及引述之文字及影片分屬原著作人所有,絕無侵權意圖。



其他延伸閱讀:
《我想念我自己》引文 Still Alice - quotes
維基百科 - 我想念我自己 Still Alice
迷失方向 -《我想念我自己》 Losing Your Way - "Still Alice"
《我想念我自己》- 影評 Still Alice - Review

筆者粉絲頁:
來這裡幫我點個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