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篇不特別介紹劇情內容,但文中可能提及劇情片段,不喜慎入)
忠犬追殺令
White God
出品:匈牙利、德國、瑞典
導演:康乃爾蒙德魯佐 (Kornel Mundruczo)
以人類與其他物種間的紛爭為題材的作品不計其數,
近期將上映的《寄生獸:完結篇》就是經典之一,
而《忠犬追殺令》最特別之處,
乃是與人類站在對立面的,竟然是「狗」。
想到「狗」,現代人多半會聯想到:
寵物、毛小孩、可愛、人類最好的朋友...等,
但若是因為這些關鍵字而進電影院觀賞《忠犬追殺令》,
恐怕會發現內容與想像相差甚鉅!
故事自 13 歲的女孩莉莉身上展開;
由於母親必須前往海外,
她只好帶著狗狗哈根與父親短暫同住。
父親正逢與母親感情破裂的暴躁期,
完全沒給莉莉好臉色看,對哈根的態度就更不用提。
與父親同住的第一晚,哈根就獨自被扔進浴室;
莉莉不忍哈根的哀鳴,吹奏小喇叭安撫狗兒,
最後她在浴缸中睡著,陪著哈根直到天亮。
隨後為了避免被課稅,父親一心一意要將哈根送往收容所。
莉莉帶著哈根逃學、將哈根藏在樂隊的衣櫥裡,
各種方式用盡,卻終究不敵周遭滿滿的惡意;
這些舉動也使父女間的衝突升高,導致哈根直接遭到遺棄。
至此,「壓迫」的主軸已鮮明地呈現,
不只對狗,也是對人。
兒童因仰賴成年人提供生活所需,經常處在受壓迫的一方;
莉莉即便有百般不願,也只能以言語表達抗議,
無法做出任何具直接影響力的反抗行為。
除了被迫與狗兒分開,
更被父親押回交響樂團道歉、練習。
而哈根呢?
與莉莉的分別,還僅是受壓迫的開端。
哈根的流亡之旅一路受盡折磨,
甚至淪為鬥犬,在鬥狗場地中咬死同類。
儘管同受壓迫,同種的人類之間還有和解的可能,
但很悲哀地,人狗之間卻終究疏途。
莉莉在「壓迫」之下頻頻展現叛逆,
卻因不明人心險惡、遭陷害以致持有毒品;
闖下大禍後父親到警局迎接,終於透露自己無助的一面,
兩人也因此達成和解。
然而未曾受到任何善意對待、時刻面臨死亡威脅的哈根,
生存空間卻越來越狹隘,直到眼看就要遭到安樂死;
哈根被迫摒棄對人類抱有的最後一絲信任,起身奮力一搏。
隨著哈根咬破收容所管理員的喉嚨,
曾經加諸其身的惡意全然反撲;
革命的號角響起,幾百隻經歷過同樣境遇的狗兒,
從收容所內一湧而出,佔據匈牙利的街道。
至此,不免感受到導演所說的故事實則是一寓言。
畢竟狗兒們未曾像《猩球崛起》(註1) 中的猩猩,
被當作新藥物的實驗對象;
而一旦缺乏科幻要素,
我們便較難想像狗群會聽命於單一意志、策略性的攻擊人類。
即便如此,導演的意圖仍非常明顯。
人類的暴行之一,就是排擠「異己」的生存權;
無論是其他物種也好,
與自己種族、膚色、甚至性取向相異的同類也罷,
對弱勢的壓迫無時不在進行。
「凡是被壓迫的終將奮起」
是《忠犬追殺令》留給我們的警世之語。
狗群最後來到小女孩莉莉面前,當莉莉吹起小喇叭,
似乎喚回哈根對過去時光的回憶 --
那時他曾愛著一個人類,那個人類也深愛他。
隨著莉莉的演奏,哈根身後的狗兒一一趴下,
接著是莉莉,還有他的父親 --
人與狗靜靜的伏貼著大地,渴望從相同的視角審視對方。
雖然我們不難想像片刻過後這群「狂暴的野狗」將面臨何種命運,
但那人狗之間平和相處、靜默陪伴的一刻仍十分動人;
因為它說明了即使彼此之間歧異多麼巨大,仍有互相理解及原諒的可能。
個人評分:6 (達到水準)
註:本篇文章所使用之圖片及引述之文字及影片分屬原著作人所有,絕無侵權意圖。
註 1:維基百科 - 猩球崛起
筆者粉絲頁:
來這裡幫我點個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