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電影]--台北物語_你正在看電影_20170601

(註:本篇不特別介紹劇情內容,但文中可能提及劇情片段,不喜慎入)



台北物語
Story of Taipei
出品:台灣
導演:黃英雄


大概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像《台北物語》一樣,讓我兩次在電影院從頭笑到尾,打開網頁要寫心得,找圖過程中還嘴角上揚。那吊扇-那隻狗-爺爺買的小熊-小貞的項鍊...《台北物語》充滿了各種值得玩味的梗,但卻遠遠不僅是那些梗的總和。它既是加法:一個個爆笑橋段合在一起看,卻衍生一股荒謬感;也是減法:大幅減去了理性邏輯,將現實中原就存在的荒謬予以凸顯。

荒謬-這正是這部電影最吸引我的地方。我一向喜歡荒謬劇,如去年金馬影展《極渴救援》、薩繆爾‧貝克特、愛德華‧阿爾比的舞台劇劇本等。本片導演黃英雄說這部電影是「講人性又超越人性」,這句話說的其實就是荒謬劇的本質-人生如此荒謬,但我們卻在螢幕外/觀眾席凝視這層荒謬,這難道不是超越人性嗎?我們看那些腳色生硬的演著戲,有些稍微好一點,有些演得爛到不行;但若對應到日常生活,我們不也是自己世界的演員,在我們的世界裡有些人演得較好 (溫拿),有些人演得很爛 (魯蛇)?我們沒有意識到這點,只是因為我們平常不會抽離自己演員的身分去看自己,如此而已。

也許你要說,那那些演員演得很爛的電影,都推託自己是荒謬劇就好了。可是不是的,荒謬劇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在於,它必須置於自身之外去告訴觀眾「我要你跳出戲外來凝視角色」。《台北物語》中這樣的設計不勝枚舉;物件的象徵包括一直出現 (打斷情緒) 的吊扇和狗,其他諸如那些僵硬到不行卻總括現實狀況 (而且對照真實人生) 的台詞、不知是刻意還是失手的技術疏失 (無論何者,它都有意識地在提醒你「你正在看電影」,無論你看的是否是一部爛電影)。所有這些,都是創作者積極和觀眾對話的證明,證明從頭到尾他/她們都有意無意地提醒著觀眾跳出戲外去看戲。

然後,在這個從戲外看角色→從戲外看自己的過程中,「大家想必都學到了些什麼,如果沒有也沒關係」。接著無論是角色還是我們都「下山」,回到自己的人生,即使沒學到什麼也沒關係,但在這短短兩小時內已經得到一種奇特的滿足,這就是《台北物語》。



個人評分:7 (推薦)

註:本篇文章所使用之圖片及引述之文字及影片分屬原著作人所有,絕無侵權意圖。



筆者粉絲頁:
來這裡幫我點個讚。

同步發表於幕迷影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